上周六,《大众证券报》报道了“*ST黑化:注入资产估值暴增36亿”的新闻,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。记者调查发现,*ST黑化(600179)此次资产重组不仅资产评估增值“水分”足,而且拟注入资产——翔鹭石化存在大量关联交易,特别是隐瞒了巨额潜在的关联交易。
单一产品风险巨大
根据*ST黑化重组预案显示,被并方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翔鹭石化”)主营业务为PTA(精对苯二甲酸)的生产和销售。经技术改造后,翔鹭石化PTA产能达到150万吨。另外,全资子公司翔鹭石化(漳州)有限公司(简称“翔鹭漳州”)150万吨/年PTA项目在建,预计于2012年建成投产。
相关资料显示,PTA的产业链情况是:从PX(对二甲苯)到PTA,到聚酯纤维(涤纶),再到纺织服装。以翔鹭石化为例,其现有产品全部内销,主要客户群体为江浙闽粤地区聚酯生产企业。
作为经营产业链中上游的翔鹭石化,经营风险在金融危机袭击下的2008年体现得淋漓尽致,当年翔鹭石化巨亏62844万元。而与此同时,拟借壳*ST光华(000703)的恒逸石化因其产业链较为完整,2008年仅亏损469万元。对于2008年的巨亏,*ST黑化亦归结于产业链。“由于上游产业PX价格的下降幅度不及PTA价格的下降幅度,同时受下游聚酯纤维需求大幅减退的拖累,翔鹭石化在2008年出现亏损。”
现有关联交易超十亿
翔鹭石化现实际控制人为Denn Hu(男,拥有美国国籍)。DennHu除控制翔鹭石化及其第一大股东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翔鹭化纤”)外,还投资参控股了腾龙芳烃(漳州)有限公司(主营PX,简称“腾龙芳烃”)、腾龙特种树脂(厦门)有限公司(主营聚酯,简称“腾龙树脂”)、翔鹭化纤(海城)有限公司(主营纤维)、辽宁腾龙帘子布有限公司(主营聚酯)、厦门海投腾龙码头有限公司(主营码头设施经营)。
“从DennHu投资参控股情况来看,其拥有了从PX到PTA再到聚酯纤维的产业链,只不过没有放在翔鹭石化里而已。这些相关联的资产应该要一起注入才完整。”一资深并购重组人士接受《大众证券报》采访时表示:“证券法规虽然对关联交易没有禁止,但是要求将其纳入规范。现行的政策是要求减少并规范关联交易。”
对于交易后的关联交易,*ST黑化在重组预案列出了四点:一是向翔鹭化纤和腾龙树脂销售自产PTA产品,2010年1至7月PTA销售金额约占13%。13%相对应同期营业收入(61.87亿元),金额超过8亿元;二是向腾龙树脂采购蒸汽,2010年1至7月采购额约2.2亿元;此外,港口保安服务和出租岸罐、废水处理服务和委托处理生物污泥两项数额不大,2010年1至7月发生金额分别为250万元、187万元。
隐瞒潜在巨额关联交易
然而记者调查发现,预案对于关联交易的描述不够全面,“遗漏”未来将要发生的最重要的关联方——经营PX的腾龙芳烃。不过,在*ST黑化重组预案中,未来的关联方腾龙芳烃是作为克服经营风险的一大对策出现的。预案显示:“翔鹭漳州的PTA150万吨/年二期项目紧邻关联企业腾龙芳烃的80万吨PX项目,从而确保二期项目重要原材料PX供应的稳定性”。
更令人惊奇的是,记者在公告里发现两者存在着前后依附关系:翔鹭石化原先准备是在现有PTA装置的基础上实施二期扩建工程——建设150万吨/年PTA项目。后因PTA原料配套项目腾龙芳烃的80万吨/年PX项目拟在漳州南部的漳浦县投建,翔鹭石化2007年决定改在漳州兴建150万吨/年PTA项目。“(腾龙芳烃)PX项目建成后,其PX产品将通过专用管道直接输送至翔鹭漳州PTA生产线,以作为翔鹭漳州PTA项目的主要原料来源,PX不足部分再由翔鹭漳州对外采购。”预案称。这意味着,将来翔鹭漳州和腾龙芳烃将会产生大量的关联交易。
根据上交所2008年9月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,“上市公司与关联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,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%以上的关联交易,除应当及时披露外,还应当将该交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”。
“PTA只是中间产品,上下游的任何急剧波动都是致命的。翔鹭石化这种单一经营PTA产品‘借壳’上市,独立性存在严重问题。这就像回到了以前国有企业的分拆上市,严格说就是一道生产工序的上市。”上述并购重组专业人士称:“现在管理层鼓励资产整体上市,连央企都要整体上市了,这样做是逆潮流而动。”
记者 张世斌